《盗梦空间》:深入梦境背后的科学真相
《盗梦空间》是一部情节复杂的科幻惊悚片,其剧情介于007系列电影和《骇客帝国》之间。电影中的很多主题在《新科学家》中都曾经出现过,因此我们将这些话题集中起来,制作了一篇无剧透的观影指南,以深入剖析《盗梦空间》中的科学事实,让广大读者对梦境以及潜意识有所了解。
身为工业间谍的多姆·科布(Dom Cobb:莱昂纳多·迪卡普里奥饰)是一位掠梦者,他以窃密为生,当受害者们处在毫无防备的梦境之中时,他最好的下手时机就出现了。除了能进入他人的梦境之外,科布还拥有一项更为罕见的本领,即奠基(inception),他可以将一段意识植入他人的梦境之中,并看着它慢慢发展,扎根于现实。“最顽固的寄生物莫过于一段意念,”这是多姆·科布在《盗梦空间》中对我们的谆谆教诲。
有可能直接进入他人的梦境之中吗?** **
在《盗梦空间》中,捕梦者们使用一种叫做自动梦素(somnacin)的药物和一台盗梦机器将情境上传到他人的梦境之中,然后若干名连入机器的捕梦者也进入梦乡,进入对方的梦中。
这种虚幻的盗梦机器被称为便携式自动梦素静脉注射(PASIV:Portable Automated Somnacin IntraVenous)装置。
实际上,这样可以读取他人思想的装置已经被发明了出来,它就是核磁共振扫描仪(MRI scanner),这种仪器可以抓拍脑部活动的照片,然后再通过某种软件就可以将受试者所看到的图像还原出来。
研究者们表示,有朝一日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对受试者的梦境进行记录,完全不需要像电影中那样去共享梦境,搞得即麻烦又危险(或者说是滑稽)。
利用自动梦素这样的药物来进入梦境并无可能,但有些药物的确可以对我们睡眠进行调解,例如莫达非尼(modafinal)就可以使人一直保持清醒状态,还有一些新型安眠药会让人进入“超级睡眠”。
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梦境?
要经历清醒梦(lucid dream)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训练自己在入睡时对自己发问说,“我正在做梦吗?”一些狂热的视频游戏迷们特别擅长做这种清醒梦,因为他们经常一整天都在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个游戏任务。
《盗梦空间》中的捕梦团队特别精于此道,他们在接受高级训练以后可以完成很复杂的任务,比如在梦中阅读,对于一般的清醒梦者来说这就很难做到。电影中的某些角色还能在梦境中构筑防御,防止自己的梦境被其他捕梦者入侵。
梦境中的一切必须遵守物理法则吗?
这是个颇为值得一辩的话题,《盗梦空间》对正反两种情况都有所展示。电影中会展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,比如在某一段梦境中,巴黎就像一张巨大的纸张一般折叠了起来;而且某些光学幻象还会变得“真实”起来,例如在《盗梦空间》中就出现了M.C.埃舍尔(M. C. Escher)创作的无限楼梯,它就是利用在三维虚拟环境下的操作方式实现的。
但是,梦境也会遵循一些“现实生活”规则。身为作家兼制片人的杰夫·沃伦(Jeff Warren)就曾在一份梦境调查报告中这样写到:在没有感官输入时,意识似乎以某些可预测的方式在运作。梦境可以演绎出一些非正式的定律,如“自我实现预期定律(law of self-fulfilling expectations)”(你期望发生的事情发生了)和“叙事动力定律(law of narrative momentum)”(在某个地方徘徊太长时间,梦境就会开始变得焦躁)。
在《盗梦空间》中,当来自现实世界的外在影响侵入时,梦境就会“焦躁”起来。
梦的功能是什么?
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我们表达压抑欲望的方式之一,在某些时候,梦的确行使了这样的功能,但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表明,梦境还会有助于信息加工和记忆存储。
在快速眼动(REM)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都会有梦境生成。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梦境更有故事情节,充满了感情和冲突;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梦境通常只会涉及友善的社交互动。那些情绪沮丧的人通常会经历更多的快速眼动睡眠期。
梦境中的主观时间是如何流逝的?
在《盗梦空间》中,梦境中的时间比现实世界要慢得多,而且这里还存在一个尺度效应(scaling effect),即如果你在梦中做梦,时间流逝的速度会更慢。原本五分钟的现实时间等于一小时的梦境时间,而五分钟的梦境时间又和二级梦境中的一个礼拜时间相当,如此类推。
这一点应该算是这部电影的最高明之处,但是除了惊叹于电影精巧的构思之外,似乎并没有太多的现实证据证明这一点。实际上,至少在清醒梦中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证据,当做梦者处于意识清醒状态时,对时间的认知的确会发生类似的变化。
对研究者们来说,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在于:当我们大脑的时间感知变得不正确时,究竟我们的脑子里发生了什么。实际上,虽然时间幻觉是大脑自身产生的,但正如《盗梦空间》的情节一样,这种幻觉也是个令科学家感到费解的难题。